吃靶向药有必要做测基因吗?

靶向治疗之所以称为靶向,就是因为这类分子靶向药物在研发设计时是针对肿瘤细胞某些突变的基因,对这个突变的基因进行“识别性的破坏”,理论上只有带这些突变基因的肿瘤细胞才能被杀死,通过相关基因检测后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才能使得有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个体化救治,而对于没有靶向药物设计针对基因突变的患者则避免陪绑治疗或过度治疗。而患者若不分自己是不是适合这种靶向药物,就光听说好就用靶向药物治疗则更是盲目,可能运气好有效病情被控制了,也可能无效或者效果差,结果病情还是一样进展,这种做法显然不是理性的。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肺癌患者,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吃靶向药呢?   首先,需要确认病理类型。   从病理学类型上,肺癌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这两大类在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到目前为止,所有的靶向治疗药物都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小细胞癌迄今尚无明确的驱动基因和相应的靶向药物。因此对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癌者,不需要靶点检测,也不考虑靶向治疗。目前的靶向药物只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其次,需要检测有无靶点。   所谓靶向治疗,有“靶”才能“靶向”,如果没有靶点,那么靶向药物将无用武之地。而靶点,是指跟肿瘤驱动相关的一些基因改变。对于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最重要的两个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EGFR突变)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突变(EML4-ALK融合突变,简称ALK阳性)。EGFR敏感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在50%左右,ALK阳性的发生率为5-7%左右,另有ROS1 、cMET等一些少见突变,因此总体具有明确驱动基因且有相应的靶向药物可以选择的肺癌将近60%。而相应的靶向药物方面,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包括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等)在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效率达70%, ALK抑制剂针对ALK阳性患者也具有类似的客观有效率。而相应的,铂二联作为经典的化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仅30%左右,两者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因此对于具有EGFR突变或ALK融合基因的患者,EGFR TKI和ALK 抑制剂这些相应的靶向药物是治疗的首选。但是对于没有突变的患者,靶向药物的有效率却不到10%,绝大部分无突变的患者服用靶向药物是无效的,对这部分无突变的患者,化疗反而是更佳的治疗选择。因此靶向药物的高效性是有条件的,只针对有相应靶点的患者。我们必须先检测靶点,根据靶点信息来选择治疗,盲目的使用靶向药物反而会耽误患者的治疗。只有查到明确的EGFR 突变或ALK突变,才能选择相应的EGFR TKI或ALK抑制剂。   再次,需要确认分期。   在分子检测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PET-CT、头颅增强MRI,胸腹增强CT等,目地是为了准确的进行临床分期。靶向药物虽然疗效好,但是都无一例外的会出现耐药,适用于不能手术或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疾病。对于早期可以手术的患者,手术根治则是更好的根治性治疗方式,术后再根据手术病理分期选择相应的辅助治疗。靶向治疗也是具有敏感突变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但是作为初始治疗,手术始终是早期肺癌的首选。   总之,靶向药物高效低毒,用药方便,对于具有相应靶点的晚期肺癌患者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在服药前,必须首先确认病理,检测驱动基因,并明确临床分期,由此选择出适合靶向药物的患者以及适合其他治疗的患者,再分别进行相应治疗。只有将靶向药物真正应用于那些具有相应靶点的晚期肺癌患者,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生存获益。   对于普通药物而言,通常在进入体内后仅有极少一部分才能够真正作用于病变部位。这是制约药物疗效,并导致药物毒副作用的根本原因。获取具有像导弹一样精准靶向能力的药物是人类的一个梦想,也是药物开发的终极目标。   靶向药物(也称作靶向制剂)是指被赋予了靶向(Targeting)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
用药温馨提示:当您服用此药物时,需定期接受医疗专业人士的检查,以便随时针对其药效、副作用等情况进行监测。本网站所包含的信息旨在为患者提供帮助,不能代替医学建议和治疗。
药品价格查询,专业药品查询网站,药品说明书查询,药品比价 » 吃靶向药有必要做测基因吗?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药品说明书 药品比价